阅读:
随着气温的升高,青岛即将进入用水高峰期。据青岛水文统计,今年4月份,青岛平均降水量17.8毫米,比历年同期偏少14.8毫米(45.4%)。青岛是资源性缺水城市,调引客水是城市用水最重要的来源,若是遇到降水偏少的年份,对客水的依赖更重。长期以来,棘洪滩水库是引黄济青工程唯一的调蓄水库,肩负着青岛市区、黄岛、城阳、胶州、即墨等地的供水。
如何打破单水源调蓄客水的潜在供水风险,青岛早早便开始谋划。经过多年努力,“双渠双库”客水调蓄体系已近在眼前。日前,青岛市黄水东调承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,后续将输水至官路水库。黄水东调承接工程将与现有引黄济青工程互为备用、互为补充,实现双渠供水的格局。从立项之时便备受关注的官路水库,也已进入冲刺阶段,从空中俯瞰,“元宝形”的水库已经成型,预计今年底全面完工,投用后将与棘洪滩水库共同构建起“双渠双库”客水调蓄体系,大幅提升青岛乃至胶东半岛的水资源调配和战略储备能力。
近年来,青岛积极融入国家大水网建设,加快建设现代水网枢纽和骨干工程,城市供水保障更加充足。根据《青岛现代水网建设规划》,青岛将构建"五干十脉、五纵五横、两枢多点"的现代水网体系,形成多源互补、区域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。其中,新建官路水库和建设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为骨干工程。
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与官路水库组成的"战略替补",标志着青岛即将进入双水源时代。纵向的引黄济青与横向的黄水东调形成十字水网,与官路水库和棘洪滩水库一起,成为青岛人“用水自由”的保障。
青岛编织的“大水网”,脉络已经清晰。与此同时,青岛通过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利用构建多元化供水体系。据了解,青岛已将海水淡化水应用于市政供水、工业用水、海岛用水等多个场景,在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青岛通过传统水利工程构建起平面化的基础水网,而海水淡化与再生水利用的创新应用,使城市水资源体系实现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升级。当下,青岛构筑的这张立体水网正帮助城市突破资源型缺水瓶颈,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水安全屏障。
信网评论员 赵晓珊
[来源:信网 编辑:赵晓珊]05/06 15:29 / 青岛晚报
截至5月4日,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.21万人次,客流数据背后,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,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“畅达幸福”之旅,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。
04/18 07:26 / 青岛日报
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,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,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…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,愿意为“情绪价值”埋单。然而,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,乱象也不容忽视。
05/15 09:26 / 青岛日报
济南、青岛两大都市圈“积极构建圈内同城发展、济青‘双圈’联动发展、济青郑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”。这是不久前山东省委、省政府召开的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上作出的部署。
04/25 07:20 / 青岛日报
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,“爱达·魔都号”邮轮、奥帆中心《寻梦沧海》演艺等文旅场景,崂山风景区、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